谈谈麻醉重头戏——气道管理

2018-04-06 16:31

   

全身麻醉可以说没有绝对的禁忌症,随着现代麻醉的飞速发展,全身麻醉更加安全、舒适,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自愿选择全麻。因此完善的术前气道评估,全麻下的气道管理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的处理成为了每名麻醉医生日常工作的重头戏。今天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聊聊。

 

1、术前麻醉医生为何问我平常是否打鼾?

 

所谓“供氧、维稳、保退路”,在麻醉诱导前,进行完善的气道评估必不可少。气道评估的目的是判断是否存在喉镜直接暴露困难(并因此造成插管困难)、面罩通气困难或手术(经皮)建立气道困难。对于解剖结构异常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出现插管困难,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导致缺氧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麻醉医师需要一定依据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以备选择其他插管技术。

除了回顾既往麻醉记录了解您既往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还需进行体格检查。用于发现喉镜暴露困难的气道检查通常基于解剖特征,核心是综合考虑张口度、下颌前伸、头部伸展三个因素。对于麻醉医生在术前要求您尽可能张大口,最大限度伸舌而不发声,其实是在给您做Mallampati试验(咽部结构可视程度),联合牙列的评估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气道评估。面罩通气需要保持面罩与面部的密闭性并克服上呼吸道梗阻,下颌前伸受限、颈部解剖异常、睡眠呼吸暂停、打鼾和肥胖均可预示中到重度的面罩通气困难。以上“不利因素”均提示麻醉医生应做好充足的插管准备以及“备选方案”,您应配合麻醉医生,将危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麻醉前麻醉医生为何把面罩放在我的脸上嘱我深呼吸?

 

在麻醉诱导后到气道建立之前这一时期可能会出现缺氧,尤其是遇到困难气道的情况,这就需要在麻醉诱导前使氧储备最大化,也就是“预充氧”。在麻醉诱导前麻醉医生会让您在密闭的面罩下深呼吸或者正常呼吸以吸入高流量100%氧气,即使遇到困难气道,也可以尽可能推迟发生缺氧的时间。

 

3、麻醉药物使我慢慢睡着,不能呼吸,如何保证通气?

依据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自身状况可选择不同的术中通气方式保证患者的氧供:

(一)面罩通气

 

麻醉诱导和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时,面罩辅助自主呼吸是最简单且创伤最小的麻醉技术,适用于短小的手术,面罩也可在气管插管前和拔管后用于控制呼吸。而对于患者如未禁食、胃胀、怀孕超过14周、腹内高压伴频发呕吐等情况,有反流误吸的危险时,此种方式是不合适的。对于肥胖、没有牙齿、有面毛、颈椎关节炎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可能会存在面罩通气困难,需合适大小的口咽、鼻咽导气管以及喉罩导气管以备不时之需。

(二)喉罩

 

传统喉罩和其多种变异形式是面罩通气和气管内插管通气的一种替代通气方式,对于已知或者难以预计的困难气道,喉罩可作为重要的处理措施。喉罩同样不适用于有胃内容物误吸风险的病人。除此之外,其操作简便,快速,刺激创伤小,避免了传统气管插管对喉头和气管的机械性刺激造成的损伤,插入和拔出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小,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

(三)气管插管

 

对于有误吸风险、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以及手术占用气道(耳、鼻、喉手术),手术影响气体交换(开胸手术)和时间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都需要行气管插管。当经口插管无法操作(如张口受限)、导管阻碍手术路径或者术后需长时间保留气管导管时,还需进行经鼻插管。对于经评估有困难气道的患者,您也不必过分担心,如今有多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协助气管插管操作的实施,包括可视喉镜、可弯曲光纤喉镜、硬质间接喉镜、光学探条等等。气管插管是保证气道最可靠的通气方式,因此成为麻醉医生临床实践中必需的技能。

 

4.全麻术后为何会咽痛?
 

术后咽喉痛和声音嘶哑是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的常见并发症。喉罩错置或气囊充气过度,患者可能出现咽痛,气管插管相对于喉罩,增加了咽部或气管黏膜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更高。大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可在24—72小时自愈,您可不必担心;对于极少的情况,有严重症状或长时间不缓解,应到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气管插管还可能发生牙齿损伤或脱落、神经损伤、环杓关节脱位……虽然麻醉医生不能对您有所保证,但一定会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希望得到您的理解。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互联网医院
医院微信服务号
白银同馨医养院
产后康养中心
医学美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