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成功开展首例盲穿改良塞丁格穿刺PICC置管术
2016-08-19 09:20
我院胸外科于2014年10月30日开展PICC置管术,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和学习,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盲穿置管技术也较为成熟。随着PICC置管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室率先于2016年8月15日成功开展首例无超声引导下盲穿改良塞丁格穿刺PICC置管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科在血管通路技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标志着我院在静脉治疗领域一个新的突破,同时实现了我市塞丁格穿刺技术零的突破。
PICC置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采用穿刺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将导管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的技术,由护士独立操作完成。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使用刺激性和毒性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由于其具有创伤小、保留时间长(7天-1年)、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极大地减轻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证各种药物的及时输入和化疗的顺利进行,为长期输液患者和化疗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治疗途径。
传统的穿刺技术采用16G的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撤出套针置入中心靜脉导管。因穿刺针较粗,对血管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病人的肘部血管粗、直,弹性良好,能够触摸到,如遇病人血管条件较差,易导致穿刺失败,增加病人痛苦。同时要求操作者的静脉穿刺技术好,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图1)。
塞丁格技术(MST)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医师发明,改良了传统的导管置入方法,采用较细穿刺针(20G)经皮穿刺置入导丝,通过导丝置入带扩皮器的插管鞘,撤出导丝、扩皮器,保留插管鞘,应用导丝交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此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对血管的损伤较小,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的相关并发症,减少术后静脉炎和血栓发生。对血管条件差、血管较细的患者增加了静脉通道的选择(图2)。
2016年8月15日 ,胸外科护士长关洁芳成功为本科室一位肿瘤患者(患者女性、53岁,左乳癌术后1月行化学治疗)实施了无超声引导下盲穿改良塞丁格穿刺PICC置管术,穿刺过程顺利,患者配合良好,置管后经胸片定位,导管尖端到达预定位置。
与传统穿刺技术相比,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无创伤静脉穿刺和提高穿刺成功率更胜一筹,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我科今后PICC置管技术的的大力推进增强了信心。同时为了PICC置管更专业、更规范的发展,科室成立了以护士长为中心的护理小组,实行专人置管专人维护,确保血管通路的使用安全,极大的满足了化疗患者静脉治疗的需求,提高了我科的护理技术水平,降低操作并发症,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增加病人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胸外科:关洁芳
201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