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系列与抗核抗体谱监测的临床意义

2015-08-26 09:25

                                                                        肝炎系列与抗核抗体谱监测的临床意义
 
一 肝炎系列
 
         HBsAg为乙肝感染的一个特异性标志,是乙肝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在急性乙肝的潜伏期,血清中HBsAg即可出现阳性,持续5-6周,于发病后4-5个月内转阴.若阳性结果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慢性乙肝感染状态.
        抗HBC包括IgG.IgM抗体。IgM出现于急性肝炎的早期,在整个病期呈上升趋势,滴度高,数月后稳定下降,下降快则预后好,慢性乙肝活动期抗HBc_IgM 呈中或低滴度阳性,有助于区分慢性活动性或非活动性肝炎。抗HBc_IgG 出现较迟于抗HBc_IgM,主要见于恢复期和慢性感染,可以保持相当高的滴度至数年或更长。抗HBc_IgG的确切意义只表示机体有过HBV感染
       HBeAg是乙肝核心抗原的成分,其阳性表明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活跃,血清具抗HBe出现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比抗HBs出现早,可持续较长时间,抗HBe的出现证明机体对HBeAg有一定免役清除能力。当HBeAg转阴,伴有抗HBe转阳常提示HBV复制停止或明显减弱,是急性乙肝病情好转.预后良好的征象.
        抗HBe阳性血清中有一定比例的 HBVDNA阳性。持续抗HBe阳性者易发生HBVDNA基因整合现象,易诱导肝癌的发生,在慢性活动性肝病时出现抗HBe仍有可能使疾病演变为肝硬化。有高度传染性.急性乙肝时HBeAg呈短暂阳性,若持续阳性提示转为慢性.
      抗HBs是乙肝感染后的主要保护性抗体,一般出现于HBsAg消失以后,在乙肝恢复期缓慢上升,可持续多年.乙肝表抗阳性表示乙肝恢复,并对乙肝有免疫力.
      前S1抗原(PRE-S)为HBV的外壳蛋白,其阳性率及滴度与HBsAg HBeAg呈正相关,在急性乙肝病人中,PRe_S和HBeAg几乎同时出现和消失,并早于HBsAg的消失和抗HBs的阳转。Pre-S可作为急性乙肝感染的早期特异性标志,还可作为一种HBV复制及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抗HCV用于丙型肝炎诊断,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但不排除经唾液.飞沫.精液.饮用污水而传播的可能.与乙肝相似,有多次发作,易转为慢性肝炎及慢性病毒携带者的倾向.
 
二、抗核抗体谱系列
        ANA阳性:多见于SLE.也可见于药物(抗新律不齐药普鲁卡因酰胺,降压药如肼苯达嗪,治癫痫药乙内酰脲,抗甲状腺药物硫脲嘧啶等)所引起的狼疮.重叠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全身性硬皮病.皮肌炎.Sjogen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役性肝炎及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等。
      均质型:此型与抗DNP抗体有关几乎所有活动的SLE均可测出此种ANA.
      周边型:此型对应的抗体为ds-DNA抗体,多见于SLE.
      斑点型:此型相关抗体为抗U1-RNA.抗Sm.抗Scl-70(Og). 抗SS-B(La).抗 SS-A(Ro).抗 Ki.抗Ku及其他非组蛋白的抗体。多见于MCTD。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出现频率极低。其他结缔组织患者抗ds-DNA也可阳性,但此类患者一般认为是SLE重叠综合征。在诊断SLE时,特别是狼疮性肾炎,合并检查Sm抗体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另外,同时检测其他抗体如E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核仁型:此型与针对核的核糖体.U3-RNP.RNA聚合酶的抗体有关。常见于SLE.
      DsDNA 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出现频率极低。其他结缔组织患者抗ds-DNA也可阳性,但此类患者一般认为是SLE重叠综合征。在诊断SLE时,特别是狼疮性肾炎,合并检查Sm抗体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另外,同时检测其他抗体如E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ENA
SM主要见于SLE及其重叠综合征,有人认为可作为SLE的标志抗体,但其阳性率较低。
UIRNP见于多种风湿病患者, SLE.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皮肌炎患者阳性率约10%-50%,但MCTD患者的阳性率通常可达95%-100%,且效价甚高
SSA为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抗体。为SLE标记抗体,阳性率为30%。
SSB为干燥综合征特异抗体。
SCL70为全身性硬皮病的标志抗体。
Jo1 为多发性心肌炎及皮肌炎的标记抗体。
RIb为SLE标记抗体,阳性率为30%。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互联网医院
医院微信服务号
白银同馨医养院
产后康养中心
医学美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