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

2019-01-06 14:55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影响分娩的因素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产力。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特点有:
  (1)节律性:临产开始时,宫缩间歇期5~6分钟,持续约30秒。随产程进展,宫缩间歇期渐短,持续时间渐长。宫口开全(10cm)后,宫缩间歇期仅1~2分钟,持续时间60秒。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每秒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力的对称性。
(3)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子宫收缩力的极性。
(4)缩复作用:每当子宫收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能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此为子宫收缩力的缩复作用。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腹压在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能迫使胎儿娩出。腹压在第三产程能迫使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二)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1.骨产道
  (1)骨盆入口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
1)入口前后径:又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正常值11cm,是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正常值13cm。
3)入口斜径: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正常值12.75cm。
  (2)中骨盆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
1)中骨盆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5cm。
2)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10cm,是胎先露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3)骨盆出口平面:为骨盆腔下口。
1)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正常值11.5cm。
2)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末端内缘的距离,正常值9cm,是胎先露通过骨盆出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3)出口前矢状径:正常值6cm。
4)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正常值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正常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4)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为骨盆轴。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2)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60°。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2.软产道 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由非孕时长约1㎝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妊娠12周后的子宫峡部扩展成宫腔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快速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
1)宫颈管消失:临产前的宫颈管长2~3cm,初产妇较经产妇稍长。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宫颈内口的肌纤维向上牵拉,使宫颈管形成漏斗形,随后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经产妇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2)宫口扩张: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能容一指。临产后,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使得宫口扩张。当宫口开全(10cm)时,妊娠足月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破膜后胎先露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阴道黏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肛提肌使5cm厚的会阴体变薄到仅2~4mm,以利胎儿通过。会阴体虽能承受一定压力,分娩时保护会阴不当,也容易造成裂伤。
  (三)胎儿
   1.胎头径线:主要有:
①双顶径:为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常用B型超声检测此值作为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时9.3cm。
②枕额径:为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11.3cml
③枕下前囟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间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妊娠足月时9.5cm;
④枕颏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间的距离,妊娠足月时12.5cm。
    2.胎位 枕先露是胎头先通过产道,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互联网医院
医院微信服务号
白银同馨医养院
产后康养中心
医学美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