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

2017-08-30 17:30系统

病因
1、治疗:特别是骨科、胸腔、腹腔及泌尿生殖系的治疗;2、肿瘤:胰腺、肺、生殖腺、乳腺及泌尿道恶性肿瘤;3、外伤:特别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4、长期卧床:如急性心肌梗塞、中风、治疗后;5、妊娠、雌激素的作用;6、高凝状态;7、静脉炎及静脉介入诊断或治疗导致静脉损伤。

病理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其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攻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偶可因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

其病理变化特点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症状与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以下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小腿肿痛,不能行走。检查小腿部的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Homans征呈阳性反应。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是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由于范围较小,常不影响血液回流,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表现不明显,据Kakkar报道,约30%可在72h内自动消溶,45%持续转变为机化,25%自近段蔓延,累及主干静脉,亦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全下肢肿痛,发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低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为右侧的1-8倍,究其原因,为左髂总静脉解剖上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及腔内的结构异常所致,1965年Cocket等将此类病变分析后首次提出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概念。此病临床症状明显,起病骤急。有疼痛和压痛,血栓在髂股静脉内激发炎症反应,可产生局部疼痛和压痛。有的病人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到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肿胀常很明显,一般大腿或小腿周径与健侧相差数厘米。有的可见代偿性浅静脉曲张。体温升高但多不超过38.5℃。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上行蔓延,累及髂股静脉。此病具有下列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大都隐匿。症状开始时轻微,直到髂-股静脉受累,才出现典型症状,因此实际病变期比症状期长。足靴区营养性变化。

3)股青肿:最严重的类型,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在内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即形成股青肿。起病骤急,全身反应严重,体温多超过39℃,典型症状在患肢表现为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而呈紫绀色,可伴有水泡检查发现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3、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有1~10%的患者并发肺栓塞,致命性肺栓塞占0.5%~2.0%。典型的可有三大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和三大体征(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但仅有15%的肺动脉栓塞患者有以上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急促,少数患者可有明显的紫绀,巨大的肺栓塞可发生严重的心源性休克甚至瘁死,但多数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缺乏特异的症状。
预防
对久病卧床者,应鼓励多在床上作下肢的主动活动,必要时下肢可穿长统弹力袜。术后的病人要早期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而又需静脉补液者,应尽量避免输入对静脉有刺激性的溶液,并应经常更换注射或输液的部位,或作深部静脉插管输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与手术的关系最密切,因此在预防上,特别是施行下腹部、盆腔、下肢人工关节置换等大型手术的病人,可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1、术后抬高下肢,做关节的伸屈活动或下肢的按摩。
2、穿有节段压力差的弹力袜,减少下肢血液的滞留。
3、采用节段充气的气囊脚泵,外型呈长筒靴样的可节段充气的气囊,包裹双下肢后,让小腿和大腿间歇地受到外来充气压迫,使下肢的血液有节律的回流。
4、前期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每12小时皮下注射5000单位)以降低血粘度,能有效的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治疗
对于静脉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局部疗法、手术疗法。
卧床1-2周,并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静脉血回流,还可使血栓紧贴于静脉内膜上。应早期用抗凝剂:先给肝素5,000单位静脉注射,继以肝素静脉滴注,剂量为每小时750-1,000单位,静脉滴注较定期静脉注射的出血并发症少。肝素治疗期间应使凝血时间延长至20-30分,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正常对照的2-2。5倍。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作用缓慢,可用于维持治疗,于肝素治疗的第5天起应用,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的2倍左右。抗凝剂能防止已有血栓的伸展,但不能溶解已有的血栓。
溶栓疗法:在起病6-9小时内应用可直接溶解血栓。常用尿激酶链激酶静脉注射。因该疗法有导致出血的危险,一般只用于喀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或并发肺栓塞时。
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人:1、可考虑作静脉血栓摘除术、采用Fogarty导管和吸引器取除血栓,方法简单、安全而有效,适应于病程不超过72小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术后的抗凝治疗。据Lord报导手术死亡率1.3-2.5%。脓毒病性静脉炎的治疗除使用抗生素外,有时还需切除受累的静脉。
2、下腔静脉滤网成形术或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目的是预防肺栓塞,目前仅被推荐于下肢深静脉近端血栓、禁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得当仍有肺栓塞发生、小型肺栓塞反复发作以及肺动脉栓塞摘除术后的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成功率可达97%。     
3、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等 
4、中医中药治疗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化瘀丹系列药物中雪莲花藏红花丹皮蜈蚣土元等具有溶拴、抗宁、抗血小板凝集、降纤、降低血液粘度等功效,从而达到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加强静脉血流速度,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使病情得到缓解及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代偿性改变,避免因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后遗症,如患肢不适、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同时很大程度避免了导致脏器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的全新疗法--活血通脉康复疗法
【治疗原理】针对腿部病变部位,根据血脉畅行原理进行介入治疗,同时结合中医,配合腿部血管恢复康复治疗对于病症早期的气滞血凝症,采取“温经散寒,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方法;通过促进血流通畅,达到迅速、高效、彻底治疗静脉炎等周围血管疾病的目的。避免了单纯西医创伤性疗法和单纯中医疗效缓慢的双重弊病和局限。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互联网医院
医院微信服务号
白银同馨医养院
产后康养中心
医学美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