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 最新动态

【走近名医】屈蕾蕾——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人才 市一院呼吸专业学科带头人

2023-09-07 15:05社会事业部

名医风采

屈蕾蕾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医师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专业学科带头人

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人才

陇原青年创新人才

白银市铜城英才

获甘肃省“医师支援农村项目优秀队员”

甘肃省“第一届支气管镜知识与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

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青年精英团成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专业委员会会员

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肿瘤医学分会委员

擅长领域

自2006年起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工作,熟练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呼吸介入、呼吸慢病管理及呼吸危重症的诊治。

80后女医生屈蕾蕾:做好一件事  只需要多探索一步。常言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听完屈蕾蕾的故事,你会发现,女子本弱,从医则刚。

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女医生,从一心想在外科追逐梦想,到如今的优秀内科医生,她为守护患者熬过通宵,为研究医学课题废寝忘食,也为对家庭的亏欠哽咽......但是,屈蕾蕾有一个始终不变的信念:这条路,她已经选择了,必须全身心为患者负责。

从一个青春靓丽的大学生,到今天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屈蕾蕾用17年的青春年华,守候着自己不变的初心。在这期间,她相继荣获2019年 “甘肃省第一届支气管镜知识与技能大赛”个人及团体三等奖,2015年的“陇原青年创新人才”,2020年入选“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优秀青年人才”,2020年的“白银市铜城英才”,2023年的“白银市优秀骨干医生”,并多次获医院授予的“优秀青年医师”“优秀医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为什么我的患者去咨询其他医生了?”

对很多人来说,能够面对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思考深挖原因的,少之甚少。

我刚上班的时候,想着可以多学习,所以很喜欢管病人,也很乐于付出,自认为每个患者跟前做的都很到位,觉得挺满意,但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管理的很多病人有事喜欢咨询别的医生,却不来找我,我很诧异,开始仔细琢磨。

她是一个有韧劲的姑娘,通过仔细观察,她总结出了患者不找她的原因:是她只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治疗工作,却没有更好的做到安慰与共情,少做了一步。

作为一名好医生,要做到:手握医术,心怀医德。

从那以后,她对患者,除了针对病情的叮嘱和服务,一定会记得多做一步。果不其然,患者逐渐开始依赖信任她,很多人和她成了好朋友,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她分享。她说,患者多数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他们饱受疾病煎熬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医务工作者的一张笑脸,一声“大伯、大婶”的问候,就诊时的耐心询问,仔细查体为他们制定的详细治疗方案,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花每一分钱的精打细算,用最少的钱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这些,足以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树立起对治疗效果的信心。看到很多条件不好的患者, 她常常扪心自问:“如果我是病人,到医院后我最希望看到什么?”“病人如果是我的亲属我会怎么办?”“病人最想什么?最需要什么?”。正是这些思考,让她一步一个台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她对患者的服务,远不止这些。比如陪床的病人家属有时生病不舒服,她会主动帮忙诊治;遇到患者家属高血压的,查房的时候顺便也给他们量一下血压,叮嘱吃药及注意事项;有的病人喜欢安静,她会及时与护士沟通,尽可能地为他们调整床位;病人检查时她经常一起陪同帮忙;出院时,屈蕾蕾也会送患者离开病房;对有些特殊病人她还会陪同家属送到家中。她说:“这些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却总是让我的患者感动,我的很多病人一有不舒服就打电话给我,一些慢性病复发了就来科里找我治疗,他们常说:“小屈像自己的孩子,她给我们看病,我们很放心”。

对于患者而言,最核心的需求就是治愈和康复,屈蕾蕾不仅于细微之处见医德,更重要的是对治病救人的坚定执着。

有一次,一位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患者,快下班时到我院就诊,来的时候患者病情极其危重,我马上接诊,全身心地投入到抢救中,经过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等一系列的抢救,一直等到病人病情相对平稳后我才离开医院,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1点多了。

屈蕾蕾对待病重病危患者,一直都是等到患者病情稳定才回家,对她来说,只有患者需不需要她,没有她是不是该下班了的概念。她还讲述了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门诊即将停诊时就诊,得知老人因疾病危重、无家属陪同等种种原因没能在其他诊室就医后,她主动收诊救治了该老人。在老人住院期间,她为其提供生活保障,通过半个月的精心救治老人转危为安……3个月后,老人专程带着从外地回来的子女来门诊看她,老人的子女感激地说:“您是个好医生,只看病不看人”。

这种职业成就感,带给屈蕾蕾无限动力,她更加励志要成为一名好医生,无论什么样的患者,只要来了,她只看病,从来不挑剔其他,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永远多想一步,多做一步,她逐渐和患者成了知心朋友。

“为什么有些医生成长得很迅速?”

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成为的样子。屈蕾蕾曾经最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后来她发现,内科医生也可以很优秀。

大多数情况下,内科医生在别人的眼里每天就是开开药、动动嘴,治不好也看不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内科医生外科化,甚至微创化,内科医生也能通过微创手术解决患者的烦恼了,这让我们内科医生很开心。

屈蕾蕾介绍。刚接触气管镜时,她自认为很简单很容易上手,结果参加省级气管镜比赛后,发现自己还欠缺很多东西,这种同行间的比较,更加激发了她的学习欲。于是,她主动向医院申请赴中日医院进修学习呼吸介入,希望可以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为本地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的先进技术。

2021年去中日医院进修,于屈蕾蕾而言,是医术和理念两方面的重大突破。

如何从小医生变成好医生,光有好的医术是不够的,需要全方位的发展,对于地市级医院的医生,见识认知很局限,科研更是我们的短板,通过外出进修学习,我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医生,从他们的身上发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在中日医院的学习,从常规操作到专业培训,我受益匪浅。和很多优秀的医生一起学习时,我发现他们之所以比别人优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现象面前都会再往前多探索一步,日积月累,他们就比别人厉害了很多。

优秀的人时刻想着如何更优秀,屈蕾蕾生性就是一个喜欢深思探索的人,在中日医院更甚。

她记得刚去学习的时候,每天干完老师安排的活后大家都回去休息了,有一位进修老师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不停的记录着各种数据,有一天她很好奇去问人家在干什么,沟通发现这位老师在收集一些数据做课题、写文章。屈蕾蕾想起曾经有位老师说过“只要你肯做,愿意做,细心观察、处处有学问”。从那一刻,她开始通过一个病症去探究根源,总结方法,再用临床案例去验证,不再像以前一样,一个患者的病,看完这件事就结束了。

我刚开始以为做科研特别难,但后来我就真的喜欢上了这些,这几年我的科研课题水平有所提高,我要求自己每年发表高质量论文一篇,每2-3年申报课题1项,至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4项。

在技术方面,屈蕾蕾此次学习也有很多收获,以前的很多技术,都是跟着师父学习如何去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它的底层逻辑,这次学习把相关应用技术的知识都做了全面系统学习,所以在操作时心里就更有底了,知道什么情况下不用担心,什么情况下要做,采取什么措施。例如,以前每次取活检时都特别紧张,生怕出错,现在做起来胸有成竹,不再有以前的焦虑了。

“在孩子眼中,我不是个好妈妈”

作为一位母亲,我真的很惭愧。家人经常说我把病人当家人,把家人置之不理,说起来确实是一把辛酸泪。有一次小宝生病,家里人着急的给我打了很多次电话,但因为我在处理病人所以一次又一次按掉了电话,等想起来回电时孩子因高热惊厥已经住进了医院......大儿子今年上初中,小学六年我从来没给孩子开过家长会,孩子的教室在哪都不知道,有些科目的老师我都没见过,我每次给自己开脱笑着说,孩子有个好爸爸,有个好班主任,他们替我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没有一个母亲不爱孩子,聊起这些,屈蕾蕾哽咽地说不出话,她平复了许久说,孩子常常说我是坏妈妈,我每次只能鼓励他们说你有姥姥、姥爷、爸爸,而我的病人到医院来了就只有我。

疫情期间,屈蕾蕾多次自愿奔赴最前线,家里老人总说一个女孩子不要这么拼命,而她总说:“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我的专业,我的特长可以让我尽一份力”,每次母亲送我都是眼泪汪汪的,但是他们理解我对工作的执着。有一次,父亲因带状疱疹住院,因医院规定病人不能离院,家属不能探视,各科室人员不能相互走动,父亲就要求吃住行自理,不麻烦任何人,他说“行有行规,孩子有孩子的追求,作为父母我们只支持,不添乱。”

医路漫漫,学无止境,初心不变,方得始终,屈蕾蕾对医德和医术的追求从未改变。在她看来,既然选择了医生,就选择了为患者性命相托,脚踏实地,行稳致远,逐梦前行!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互联网医院
医院微信服务号
白银同馨医养院
产后康养中心
医学美容中心